首页 > 正文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工业互联网安全微专业2025年招生简章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9-05 11:02 访问次数:

一、微专业简介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智能装备和工业云平台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工业互联网安全微专业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学生,培养掌握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涵盖工业互联网安全导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工业大数据安全、工业物联网安全、工业云平台安全、工业互联网渗透测试等核心内容,结合工业级实验平台和典型行业案例,培养学生对工业互联网安全威胁的识别、分析与防护能力。通过课程体系教学,依托校内工业互联网安全实验室,组织学生参加“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赛”等国家级赛事,提升学生在工控系统安全加固、工业数据保护、工业网络安全监测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毕业生可在智能制造、能源、交通、电力等行业的网络安全部门,以及安全企业、测评机构从事工业互联网安全规划、风险评估、安全运维等工作,为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保障。

二、培养目标

工业互联网安全微专业面向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战略需求,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基础,深度融合工业自动化、网络安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培养具备“工控+IT+安全”复合知识体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微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核心能力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专业人才:

(1)知识目标

掌握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及典型安全威胁(如工控协议漏洞、APT攻击等);理解工业控制系统(PLC/DCS/SCADA)、工业物联网、工业云平台的安全防护技术;熟悉国内外工业安全标准(如IEC 62443、GB/T 39204-2022)与合规要求。

(2)能力目标

能够对工业网络进行风险评估、漏洞挖掘与渗透测试;具备工业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防护设备的部署与运维能力;能够制定工业互联网安全解决方案,并应对勒索软件、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

(3)素质目标

具备工程伦理意识,遵守工业安全操作规范;具有团队协作与跨学科沟通能力,适应工业与IT融合场景;持续跟踪工业互联网安全前沿技术,适应行业快速发展需求。

三、主要课程

本微专业开设5门核心课程,总学分10个学分,每门课程2学分。开设课程包括《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工业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物联网安全技术A》、《网络溯源与数字取证》。课程体系囊括工业互联网底层安全、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以及安全事件分析处置。

四、招生对象

面向全校2024级、2023级本科生招生。需具备基础编程能力(Python/C++),了解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欢迎对工业互联网安全感兴趣,或未来拟从事工控安全、工业大数据安全相关职业的学生申请修读本专业。每名学生同期限修读一个微专业。

五、招生人数

计划招生30人。

六、学制、学分与证书

学制:1年

学分:10学分

证书发放:学生在主修专业毕业前按要求获得微专业培养方案全部学分的,经学院审定后,可发放统一制作的结业证书。微专业证书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案信息,也不授予学士学位。

七、教学安排

微专业采取单独编班形式组织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利用晚上、周末集中授课,

八、报名办法及选拔方式

报名办法:有意向报名的同学下载并填写附件《微专业报名表》,发送至邮箱:2018016@cqust.edu.cn。

报名时间:2025年9月8日—9月10日

收费标准:修读微专业不收取任何费用。

选拔方式:学生提交报名表(附件2),微专业开设学院根据报名表审核材料,要求主修专业无不及格科目,主要参考主修专业平均学分绩点择优录取。有网络安全相关资格证书、网络安全竞赛获奖证书者优先录取。拟录取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发放录取通知。

九、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18502359863

办公地址: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办公室I327-2



附件:工业互联网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智能装备和工业云平台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工业互联网安全微专业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学生,培养掌握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涵盖工业互联网安全导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工业大数据安全、工业物联网安全、工业云平台安全、工业互联网渗透测试等核心内容,结合工业级实验平台和典型行业案例,培养学生对工业互联网安全威胁的识别、分析与防护能力。通过课程体系教学,依托校内工业互联网安全实验室,组织学生参加“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赛”等国家级赛事,提升学生在工控系统安全加固、工业数据保护、工业网络安全监测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毕业生可在智能制造、能源、交通、电力等行业的网络安全部门,以及安全企业、测评机构从事工业互联网安全规划、风险评估、安全运维等工作,为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保障。

二、培养目标

工业互联网安全微专业面向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战略需求,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基础,深度融合工业自动化、网络安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培养具备“工控+IT+安全”复合知识体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微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核心能力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专业人才:

(1)知识目标

掌握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及典型安全威胁(如工控协议漏洞、APT攻击等);理解工业控制系统(PLC/DCS/SCADA)、工业物联网、工业云平台的安全防护技术;熟悉国内外工业安全标准(如IEC 62443、GB/T 39204-2022)与合规要求。

(2)能力目标

能够对工业网络进行风险评估、漏洞挖掘与渗透测试;具备工业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防护设备的部署与运维能力;能够制定工业互联网安全解决方案,并应对勒索软件、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

(3)素质目标

具备工程伦理意识,遵守工业安全操作规范;具有团队协作与跨学科沟通能力,适应工业与IT融合场景;持续跟踪工业互联网安全前沿技术,适应行业快速发展需求。

三、修读条件

面向全校2024级、2023级本科生招生。需具备基础编程能力(Python/C++),了解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相关资格证书、网络安全竞赛获奖证书者优先录取。欢迎对工业互联网安全感兴趣,或未来拟从事工控安全、工业大数据安全相关职业的学生申请修读本专业。每名学生同期限修读一个微专业。

四、主要依托专业(只填一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修业年限

开设5门核心课程,总学分10个学分,每门课程2学分,培养周期2个学期。

、结业条件及方式

学生在主修专业毕业前按要求获得微专业培养方案全部学分的,经学院审定后,发放统一制作的结业证书。微专业证书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案信息,也不授予学士学位。

课程设置与安排

 

课程设置及指导性修读计划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课内学时

课内学时分配

课外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部门

备注





讲授

实验

上机

实践







1

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

2

32

16

16




1



计算机系


2

人工智能安全

2

32

24

8




1



计算机系


3

网络溯源与数字取证

2

32

24

8




1



计算机系


4

工业数据安全

2

32

16

16





2


计算机系


5

物联网安全技术A

2

32

24

8





2


计算机系


全程总计

10

160

104

56









 

八、课程简介

 

课程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简介

1

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

本课程内容涵盖工业互联网及安全认识、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认识与实施、工业互联网设备安全认识与实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认识与实施、工业互联网控制安全认识与实施、工业互联网应用安全认识与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新技术认识等。学生需系统掌握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安全防护、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应用安全和安全新技术的相关知识。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识别和分析互联网安全风险,熟练掌握相关安全防护技术,并具备实践能力。课程将有效提升学生的互联网安全意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能将这些技能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

2

人工智能安全

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隐私保护人工智能模型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深刻认知,为他们提供参与设计实现能够保障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的深度网络模型的机会。首先,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深度神经网络上的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问题。学生通过学习课程了解在深度学习背景下,数据如何被运用于训练模型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隐私和安全挑战。其次,在课程中,学生将有机会参与设计并实现能够保护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的深度网络模型。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隐私保护技术在深度学习中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在保证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的前提下进行深度学习。学生需要深入研究同态加密、安全多方计算、差分隐私等技术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平衡数据安全和深度学习性能。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的结合,逐步形成在真实场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重点:神经网络的基础知识,同态加密的原理,安全推理方法,联邦学习,梯度重建攻击,模型反演攻击等。教学内容的难点:神经网络的基础知识,安全推理方法,联邦学习,梯度重建攻击,模型反演攻击等。

3

网络溯源与数字取证

网络中面临各种恶意活动和攻击事件,通过溯源取证可以帮助确定攻击来源和相关证据,了解攻击手段和攻击者的行为模式,从而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当出现安全事件或违规行为时,溯源取证可以帮助解决和调查事件,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方式,收集相关证据以支持后续的法律程序或纠正措施。本课程通过分析和研究取证数据,揭示系统和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漏洞、配置错误或风险因素,有助于改进和加强安全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4

工业数据安全

本课程依据行业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最新要求,面向工业数据安全领域相关岗位需求,其主要内容包含:数据库安全、数据容灾技术、数据隐藏与数字水印、数字取证技术、数字加密技术、数据隐私保护技术等六大专题。课程以数据安全案例为主线,由易到难,贯通各章知识点,实现知识内化;实训分解为单一技能、多项技能、综合技能三大模块,各模块辅以案例、新技术实训、习题、课外拓展等,并精选全国大数据、信息安全等技能竞赛综合案例融入教学,实现能力习得;融入“勤奋、诚信、守纪、创新”等4大素养,实现素质养成。课程适应新工科数据安全领域建设需要,是国家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培养数据安全应用复合型人才的一门专业强、实操性难的课程。课程将为学生未来从事大数据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5

物联网安全技术A

本课程是信息安全与物联网相关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内容覆盖物联网安全导论、物联网安全风险与法规、感知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与数据安全、运维与生命周期安全、行业保障案例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等模块。课程力求让学生系统掌握物联网分层架构、安全威胁模型、固件与无线协议攻防、数据与隐私保护、应急响应与生命周期管理等关键知识体系。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识别并评估物联网全链路安全风险,熟练运用固件逆向、无线渗透、入侵检测、零信任访问控制等防护技术,具备针对典型行业场景(智慧城市、智能家居、视频监控等)设计系统化安全方案的综合实践能力。课程将显著提升学生的物联网安全意识和工程应用水平,为其在未来工作中开展物联网安全防护、漏洞挖掘及安全运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