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嵌入式系统开发微专业2025年招生简章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9-05 10:28 访问次数:

一、微专业简介

嵌入式系统开发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应用为中心,根据应用需求对软硬件进行裁剪,满足应用系统的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它一般指非PC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图形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OS)(要求实时和多任务操作)和应用程序编程。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嵌入式系统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能进行相应的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能力;具有单片机、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集成系统等硬件知识,并能进行一定的硬件开发的能力;具有嵌入式底层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开发等软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性专业人才。通过本微专业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从事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信等技术基础知识。能够掌握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分析、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FreeRTOS和RT-Thread)等专业技术理论基础知识知。同时掌握嵌入式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具备对嵌入式系统或产品中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三、主要课程

本微专业开设5门核心课程,总学分10个学分,每门课程2学分。

表1  微专业课程设置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课内学时

课外学时

开课学期

讲授

实验

1

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2

32

16

16

2

2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

2

32

16

16

1

3

智能感知及识别技术

2

32

16

16

2

4

嵌入式应用技术

2

32

16

16

2

5

嵌入式智能系统开发

2

32

16

16

1

四、招生对象

面向全校2024级、2023级本科生,限工科专业。先修课程要求有C语言、Python、机器学习等,无学业成绩要求,在专业课程中取得优异成绩者优先。每名学生同期限修读一个微专业。

五、招生人数

计划招生30人。

六、学制、学分与证书

学制:1年

学分:10学分

证书发放:学生在主修专业毕业前按要求获得微专业培养方案全部学分的,经学院审定后,可发放统一制作的结业证书。微专业证书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案信息,也不授予学士学位。微专业学生所选课程不能免修、替代。

七、教学安排

微专业采取单独编班形式组织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一般利用晚上、周末集中授课,课程考核均须采取线下形式。

八、报名办法及选拔方式

报名办法:有意向报名的同学下载并填写附件《微专业报名表》,发送至邮箱:2018022@cqust.edu.cn。

报名时间:2025年9月7日—9月9日

收费标准:修读微专业不收取任何费用。

选拔方式:学生提交报名表(附件2),微专业开设学院根据报名表审核材料,要求主修专业无不及格科目,主要参考主修专业平均学分绩点择优录取,拟录取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发放录取通知。

九、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办公地址: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办公室I324-1

 

 

 

 

 

附件:嵌入式系统开发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微专业简介

嵌入式系统开发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应用为中心,根据应用需求对软硬件进行裁剪,满足应用系统的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它一般指非PC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图形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OS)(要求实时和多任务操作)和应用程序编程。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嵌入式系统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能进行相应的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能力;具有单片机、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集成系统等硬件知识,并能进行一定的硬件开发的能力;具有嵌入式底层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开发等软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性专业人才。专业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目标1:掌握从事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信等技术基础知识。

目标2:掌握宽厚坚实的专业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分析、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FreeRTOS和RT-Thread)等知识。

目标3:掌握嵌入式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目标4:掌握对嵌入式系统或产品中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三、修读条件

微专业面向全校学习满一年的普通本科生,具体修读条件如下:

1:信息类相关专业,具有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相关专业工作的理想和抱负。

2: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3:主修专业成绩良好,学有余力。

4: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四、主要依托专业

物联网工程

 

修业年限

2个学期

、结业条件及方式

学生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方可结业:

1:完成每门课程的综合考试并达到合格要求;

2:修读总学分应达到10学分;

3:学生应在主修专业毕业前按要求获得微专业培养方案全部学分,经学院审定后,可发放学校统一制作的结业证书。

  

课程设置与安排

表2  课程设置及指导性修读计划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课内学时

课内学时分配

课外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部门

备注

讲授

实验

上机

实践

春季

秋季

1

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2

32

16

16



16


P

物联网系


2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

2

32

16

16



16

P


物联网系


3

智能感知及识别技术

2

32

16

16



16


P

物联网系


4

嵌入式应用技术

2

32

16

16



16


P

物联网系


5

嵌入式智能系统开发

2

32

16

16



16

P


物联网系


全程总计

10

160

80

80


0

80





备注


 

课程简介

 

课程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简介

1

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方式,培养学生嵌入式技术方面的软硬件设计能力,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扩大学生知识面,为今后的研究和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微控制器体系结构;微控制器程序设计与片上外围资源等,通过理论学习、实验、综合设计等环节,使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状况和应用领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系统综合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本课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智能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

本课程是工科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综合设计能力和物联网应用系统实践能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项目研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和物联网工程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嵌入式Linux应用与开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常用嵌入式Linux应用与开发的开发和设计,具有基本的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能力,以及对物联网应用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3

智能感知及识别技术

本课程深入介绍了智能感知及识别技术,理论与实践兼顾、偏重于实践,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且为必修课程。针对讲解了智能感知及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现状,属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层。本课程着重讲解了条形码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对当前最前沿的应用场景进行剖析,为学生学习后续物联网新技术、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4

嵌入式应用技术

本课程通过一个物联网嵌入式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使学生能加深对物联网嵌入式技术知识的理解,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初步掌握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具备初步的物联网嵌入式系统设计能力。旨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和拓展知识面,使之得到一次较全面的工程设计训练,为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设计奠定基础。

5

嵌入式智能系统开发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教育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开发技术以及接口开发技术,使学生了解系统设计流程与方法,学会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嵌入式系统的分析、仿真与设计,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工程思想;通过完成本课程的实验学习,使学生能够和小组成员沟通实验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实现方法等问题,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